2007年7月12日 星期四

約拿書第一章

聖經節︰約拿書第1章

約拿書簡介

一、本書書名取自先知約拿, “約拿意思是鴿子”, 象徵神給他使命如同鴿子一樣, 飛出去傳和平的福音.

二、先知約拿就是列王記下1425, 所記的那個先知約拿. 按猶太人傳說約拿就是撒勒法寡婦的兒子, 曾被先知以利亞從死裏救活(參王上17) 以後就跟隨以利亞, 並在先知學校作門徒.

三、約拿在當時代是相當有名的先知, 曾預言北國會擴展疆界, 所說的話在耶羅波安作王期間完全應驗(王下14:25) 在耶羅波安作王之前, 他作工地點從以色列國出發到亞述國首都尼尼微.

四、本書記載的事蹟, 應是遠在亞述國滅亡之前(612), 故本書大約寫在主前八世紀中葉862, 按照時間計算, 約拿可能和俄巴底亞, 約珥同時代的先知.

五、本書是一本特異的先知書, 也是一卷受攻擊的先知書, 特異是因為他不是說到以色列榮耀的前途, 而是說到神憐憫尼尼微. 受攻擊是因為不信本書記載的事實, 他們看作比喻, 寓言, 異像和異夢而已, 不信先知約拿的神蹟.

六、本書從預表的觀點看, 它和耶穌基督有相當關聯性(12:39-41, 11:32)此外, 本書也預表神的選民以色列過去和將來. (另在本書各章中論述)


約拿書第一章 約拿的抗命

事實分段﹕

. 約拿第一次違命逃避 (v1-3)

. 神興起海中狂風巨浪(v4-6)

. 掣籤, 拋海, 大魚吞了約拿 (v7-17)

靈意分析

. 約拿第一次違命逃避 (v1-3)

(一) 神差遣他往尼尼微去:

1. 先知是迦特希弗人, 迦特希弗是西布倫南部的一個小鎮 (19:10, 13) 現在的名字是伊勒米歇得”, 那裏有一古墓據說就是先知約拿的墳墓.

2. 尼尼微為挪亞的曾孫寧錄所建 (10:11-12)為世界最古老的城市, 並為亞述帝國的首都, 以色列後來亡於亞述(王下:17:16) 尼尼微最後於主前612年完全消失.

3. 耶和華的話”(v1) 先知所說的話乃是來自神, 神是信息的源頭和能力, 沒有神的話所說的是自己的話而已, 神的話才是權威.

4. 神尋求合祂心意的器皿神才差遣, 新約中的保羅就是一例, 神的話差派他往外邦去. 出於神的差遣, 才有工作的果效.

5. 亞述人拜偶像, 對被征服的國家十分暴虐, 中東民族對之憎惡, 所以神說,”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v2)

(二)約拿逃避神:

1. 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 神叫他起來往尼尼微去, 起來卻逃往他施去, “他施是今天西班牙西南岸, 是當時世界所知道最遠的地方, 距迦南西方3200公里.

2. 神命令他往尼尼微, 它是在迦南地的東北方約800公里, 約拿卻偏偏起來往西走, 真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

3. 他下到約帕是海岸, 遇見一條船要往他施去, 當時約拿很得意, 以為自己可以躲避的了, 船上的人去作什麼他不問, 只顧自己的目的, 他是決心去躲避耶和華.

4. 人想躲避神是不可的, 從始祖亞當夏娃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起, 一直到末後君王, 臣宰藏在山洞岩石穴中為止(6:15) 人怎能躲避神的面呢?

5. 約拿逃避神是一步一步的, 愈陷愈深, 先是下到約帕, 再下船, 再下海(上船原文是下船) 人與神的旨意相背就是墮落, 人墮落不是一下子的事, 總是一步一步走下坡.

6. 這裡說, 約拿要與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v3末句), 先知躲避耶和華, 這樣看來同船的人也統統躲避耶和華, 人的本性就是躲避真神. 今天傳福音請人, 他們總是推三推四說一大堆理由, 都是為了躲避神.

. 神興起海中狂風巨浪(v4-6)

(一)人躲避, 神顯大能:

1. 然而耶和華使海中起大風, 海就狂風大作, 甚至船幾乎破壞”(v4) 約拿能躲避”, 而神能然而”, 幸虧神出手, 不然人就以為躲避的了.

2. 若是約拿不上這條船, 船上的人也許平安無事, 偏偏就是因為約拿上了這條船, 逼的神不得不然而”, 我們是否順服神的話, 是關係到世人蒙福或遭災殃.

3. 神興起狂風, 這狂風大作是神的大愛, 要人回到神面前, 海預表世界, 人在風浪中(世界上)惟有常禱告求神止住風浪, 若不悔改狂風仍然大作, 真是可怕可畏.

4. 人的愚昧總是想躲避得了神, 而詩篇中寫詩的就這樣說, “我往那裡去躲避祢的靈, 我往那裡躲避祢的面, 我若升到天上, 祢在那裡, 我若在陰間下褟祢也在那裡”(139:7-8)我們真是無法躲避神的面.

(二)船主, 水手和同船的人對風浪的反應:

1. 神使海上颳起大風大浪, 幾乎使船隻破壞, 可見神以風為使者, 其力量有多強. 十分諷刺, 神顯憤怒之際, 約拿已到船艙, 不是休息, 不是打個盹, 而是躺臥沉睡”(v5) 可見約拿的靈是沉睡的靈, 對神興起環境沒有覺悟無動於衷.

2. 另一面船上的水手從海中颳起大風卻驚嚇懼怕, 各人哀求自己的神, 人在急難中把假神當作真神拜, 作求告的對象. 可是傳神話的先知自稱是敬畏耶和華的”(v9) 卻能睡的安穩而不求告神.

3. 如果約拿不上這條船, 海也不會狂風大作, 船上的人也不需把貨物一袋一袋的往海裡拋. 今天若干不正常的政權, 使人民不能安居樂業, 社會混亂, 都因基督徒沒站在該站的地上, 才有這樣現象.

4. 約拿下到底艙沉睡, 這時神差船長對他說責備的話:”你這沉睡的人哪, 為何這樣呢? 起來, 求告你的神, 或者神顧念我們, 使我們不至滅亡”(v6) .

5. 船主算是有點認識約拿所見證的神, 他看他們各人哀求自己的神, 一點都沒有用處, 狂風仍然大作, 只有這一個沉睡的人還沒有禱告他的神, 或者神顧念我們使我們不至滅亡”. 這對先知來說是羞愧的

6. 船主對全船的人生命的關切與約拿對尼尼微城中萬千的生命的忽視, 適成對比, 人若一心躲避神, 不順服神, 屬靈光景必定低落, 只顧自己,不顧別人.

. 掣籤, 拋海, 大魚吞了約拿 (v7-17)

(一)掣籤:

1. 這時約拿默不作聲, 船主叫醒沉睡中的約拿, 他有沒有起來求告神, 聖經沒有記載. 船上的人眼見狂風仍然大作, 為了自己生命和安全, 他們起來追問這災臨到到底因誰的緣故”(v7) 結論以掣籤方式來看因誰的緣故”, 結果掣出約拿. 真難為情, 一個先知卻淪為災難的禍首.

2. 古代掣謙或搖籤(1:26) 即是, 古代希伯來人或中東一帶民族, 每遇有疑難的事, 就拈來決定.

3. 於是船上眾人好奇追問約拿的出生背景(v8) 約拿的回答我是希伯來人, 我是敬畏耶和華”, 並見證神的偉大, 卻違背神的命令而往他施躲避耶和華, 敬畏神就要接受神的命令, 他的回答令人不解.

(二)約拿被拋海裡:

1. 約拿不是膽怯, 他是一個大有勇敢的人, 為要保全全船人的性命, 他說:”你們將我抬起拋在海中, 海就平靜了他承認這一場災難是因他而起, “是因我的緣故”. (v12) 他更知道拋在海中的結果就是付出自己的生命.

2. 他的躲避不是嫉妒救恩臨到外邦, 他還為神作見證. (v9) 使他們大大敬畏耶和華, 並使他們禱告(v14) 獻計, 許願(v16)

3. 他的躲避不是怕人怪他不留在本國而往外邦去作工, 也不是因為他不去尼尼微而逃往他施, 他施仍是外邦.

4. 惟一的原因, 就是他是熱愛祖國的先知, 他深知亞述是當代的第一強國, 有一天以色列要亡在亞述的手中, 他只願意看見神因亞述的罪而立即審判, 而不願看見亞述因悔改而蒙神憐憫.

5. 他冒此大險逃往他施, 躲避神, 他沒想到自己的結局竟是他們將他抬起拋在海中”(v15) 海的狂浪就平息了.

(三)魚吞了約拿:

1. 神有祂的旨意, 有旨意神就著手安排, 神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 本書一章有一個安排, 四章有三個安排, 神的安排都是為祂所受的人.

2. 神安排一條大魚吞一個人, 大魚聽命於神, 若不聽命, 約拿就沒命了.

3. 船上的人在幾時拋下約拿, 大魚幾時張開大口吞下一個人, 都是神的安排.

4. 一切出於神手安排, 就是神的作為, “一切都是出於神”(林後5:18) 一切環境的安排都是為祂的兒女效力, 使我們得益處 (8:40)

5. 約拿在魚腹中三日三夜, 有兩方面預表基督: A. 祂預表基督的死, “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 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12:40) B. 他預表基督的職事, “看哪, 在這裡有一人比約拿更大”(12:41) 約拿受差遣往尼尼微去傳神的話, 基督受差遣來到人間, 祂自己就是神的”.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