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節︰撒母耳記上第四章
撒母耳記上第四章 以利家覆亡
事實分段﹕
一. 以色列人未求問神, 敗於非利士人面前 (v1-4)
二. 暫時假象的效果和最終的失敗 (v5-11)
三. 示羅合城帶來黑暗和死亡 (v12-18)
四. 以迦博- 榮耀離開以色列 (v19-22)
靈意分析
一. 以色列人未求問神, 敗於非利士人面前 (v1-4)
(一) 以色列人安營在”以便以謝”:
1. 這時以色列人仍處在士師治理時期, 以利是祭司又是士師. 非利士人由他們原居地的草哩底島遷徙而來, 聲勢日大形成以色列人的大禍患.
2. 以色列人為了自由和生存, 必須與非利士拼鬥, 他們顯然沒有請祭司去求問神的旨意如何, 甚至也沒有徵求撒母耳的看法, 雖然他們那時候已開始承認他是耶和華的僕人和先知, 他們和非利士人打仗出於一種仇恨和報復的心理.
3. 以色列人安營在”以便以謝”.(意為救助的石頭)已失去屬靈的實際, 百姓光景不對, 神就不再伸手幫助.
(二) 打仗失敗的原因:
1. 敗在非利士人手中, 被殺四千人這是神的警告和預兆, 而祭司和百姓卻不尋求失敗的原因, 竟自問說:”耶和華今日為何使我們敗在非利士人面前呢?”.
2. 他們沒有禱告求問耶和華, 更沒有像約書亞於艾城失敗之後, 俯伏在地痛哭呼求直到得著神的答案.
3. 只是輕忽草率的自我檢討一下, 且用天然的智慧”不如將耶和華的約櫃從示羅抬到至這裡來, 好在我們中間救我們脫離敵人的手”. (v3)
4. 約櫃是神的見證, 也是神和以色列人立約的櫃, 以色列人卻用來保護他們脫離仇敵的手, 他們完全忽略失敗的因素, 其癥結乃是由於以利家犯了大罪.
5. 以色列中有了罪惡, 因此人不能在敵人面前站立的住, 當神子民心懷二意背棄神時, 神讓他們在敵人面前失敗.
6. 以色列人以為神必會因著神自己的榮耀來拯救他們, 但是神關心祂聖潔的性情, 過於外表虛浮的榮耀, 以色列人只信賴約櫃的表記, 而不知神是聖潔的性情.
7. 他們幻想將主的見證當作脫困的方法, 是迷信的方法. 當一個信徒厲害失敗時, 我們以為將這難情的事情遮蓋起來, 但神的道路和這個完全相反. 祂必須讓祂子民在世人跟前失敗, 藉此可以表明祂絕對聖潔的品格, 與祂子民不潔是毫無關連的, 記得神永不包庇罪惡.
8. 神的榮耀只能以屬靈道德為標準, 神子民公開挫敗較之不實虛偽的勝利, 更能在實際上維持祂的見證和榮耀.
9. 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 非哈利與神的約櫃同來(v4) 這二人原是被神定罪, 其結局在二章裡神人已對以利宣告, 這樣帶著咒詛身份的人, 竟與約櫃同在, 神的心何等痛苦, 這一場與非利士之戰怎有不敗之理.
二. 暫時假象的效果和最終的失敗 (v5-11)
(一) 暫時的假象:
1. 因著經過一次的戰敗, 以色列的士氣已是非常下況, 現在約櫃到了營中, 士氣大振百姓大聲歡呼地便震動, 這時不當的歡呼.
2. 他們信賴約櫃的表記, 以為神的約櫃在任何情況下使用都有效果, 但他們歡樂其實是一種假象, 長老們以為以色列人必定得勝復興, 可是他們在神面前的光景並未改善, 所以最終仍是一敗塗地.
(二) 非利士人對以色列的神和神的子民兩面的態度:
1. 從6-8節看非利士人當時的情景來說, 以色列長老所想的辦法, 一時提高了眾人的士氣, 並使敵人大大膽寒, 這方法果然起了這方面效果.然而非利士人他們懼怕神, 卻又激勵非利士人與神子民作殊死之戰.
2. 神可以一個使者滅盡所有的仇敵, 但這事出於神的許可, 以致以利的兩個兒子同日被殺.
3. 許多時候因著我們厲害得罪神, 同樣仇敵明知你是神的兒女, 仍然向你攻擊.
三. 示羅合城帶來黑暗和死亡 (v12-18)
(一) 示羅本為事奉神的中心:
1. 示羅會幕那裡放有神的約櫃, 天天有獻祭和敬拜的活動, 是神百姓最喜歡去的地方. 現在約櫃被擄, 並且永遠不會回到示羅, 這說出神已永遠離棄了示羅.
2. 正如詩篇78:60, 61所寫”甚至祂離棄示羅的帳幕, 就是祂在人間所搭的帳棚. 又將祂的約櫃交與人擄去, 將祂的榮耀交在敵人手中”.
3. 這時的以利仍坐在自己的位上為約櫃擔憂(v13) 說出他是一個消極失敗的敬虔者, 是一個沒有啟示缺乏異象者, 先是眼目昏花看不分明, 到了後來眼目發直不能看見, 這情景真是屬靈荒涼到了谷底.
4. 主在馬太福音6:22, 說”你的眼睛若瞭亮, (原文作單一)全身就光明”, 以利所以看不見, 就著屬靈意義講, 乃是眼睛不單一的結果,”尊重兒子過於尊重我”, 此外體貼人情,”長老說”, “打發百姓”, (v3,4) 只聽人說, 沒有聽從神, 這是造成他心神不寧(擔憂)失敗的原因. (v13)
5. 最後終至折頸而落, 一個硬著頸項不回到神面前認罪悔改的人, 神終必讓他死在最軟弱的地方.(v18) 一個眼睛單一的人, 如果你只有一個意念, 每一件事都必為著那一個意念而不變.
(二) 以利家覆亡:
1. 歷史告訴我們, 凡是失去屬靈實際, 只是外表和從前一樣的團體, 可能是已經被神離棄的團體.
2. 以利和兩個兒子(及其媳婦)相繼死亡, 那本來充滿生命和歡樂的示羅, 現在竟一變而成為黑暗死亡的所在, 其原因前已多次題及他們犯罪而不悔改所致, 此外, 約櫃被擄即神同在見證一失去立即帶進死亡, 以利時代如此, 今時代也是一樣.
3. 因此我們該注意神的同在, 什麼時候一失去神的同在, 個人或教會該立刻求問神, 除掉阻礙, 打通同在的管道.
四. 以迦博- 榮耀離開以色列 (v19-22)
(一) 以利一家的死都和約櫃發生直接關係:
1. 以利家乃是在約櫃前事奉神的人, 這就是利未記10:3說的, “這就是耶和華所說, 我在親近我的人中, 要顯為聖, 在眾民面前, 我要得榮耀”. 越是親近神的人, 神的管教就顯的嚴厲, 所以我們應當更敬畏神.
2. 非哈尼的妻子將死的時候, 替她的孩子起名以迦博, 意思是說:”榮耀離開以色列了”. 這句話說得中肯, 但是令人頂傷痛的事, 約櫃被擄去了, 但約櫃能保護祂自己, 這事在下一章講的十分明白.
3. 約櫃基本上是見證神自己性情 (約櫃中三物件: 盛嗎哪的金罐, 亞倫發過芽的杖, 兩塊約版) 神為著祂的榮耀而尋找器皿, 但祂得不著合用器皿時, 祂自己就出來作事, 祂如此行乃是護衛祂的見證.
4. 神寧願祂的約櫃被擄去, 好叫全世界人都看見: 當祂子民中間有不潔的時候, 祂不願意與他們聯結為一, 神的性情和人不潔是永不能融洽的.
(二) “榮耀離開以色列了”:
1. 這是以利家一個將死的人, 向眾人最坦白的一個宣告, 他們不再用任何方法遮掩自己的過犯, 乃誠實承認自己的失敗.
2. , 我們往下讀到第七章的記載他們得到一個大復興, 這末始不是因為他們肯坦承說:”以迦博”而痛切回轉帶來神再度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