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拿書第四章 約拿的成見
事實分段﹕
一. 約拿的發怒和神的忍耐 (v1-5)
二. 神對約拿的教導 (v6-8)
三. 神對約拿解釋祂的心意 (v9-11)
靈意分析
一. 約拿的發怒和神的忍耐 (v1-5)
人發怒神忍耐:
1. 約拿發怒 , 就是發肉體, 這是屬肉體人的心情, 發肉體就是發肉體, 此中不能用任何理由可以掩飾的.
2. 約拿看見尼尼微人悔改, 本當他是第一個歡喜高興才對, 可是他”大大不悅, 且甚發怒”, 正如路加福音十五章, 大兒子聽見浪子回家, 很是生氣一樣, 凡屬肉體的人, 不願意神向我們不喜歡的人施恩.
3. 神的使女僕秀英說:”這個先知還是個傳道的, 也是主所膏的, 並且經歷復活的, 尚且這個樣子, 別人更不用說了,…我們不該藐視先知講道, 主所用的僕人, 可是我們裏面該知道: 在還沒有被提以前, 那個亞當和沒有得救以前一模一樣的, 一分都沒有改, 一點都沒有變. 林前十二章(先知講道之能)卻沒有十三章的(愛)…他傳道人家都悔改了, 他卻沒有什麼? 沒有愛…他看見人家都悔改了, 他反而大大不悅, 且甚發怒”.
4. 約拿有狹隘民族的偏見, 他知道尼尼微是閃族亞蘭(創10:22, 代上1:17)的後代, 就是後來的亞述, 亞述是以色列的強敵, 約拿雖然認識”救恩出於耶和華”(2:9) 但一想到亞述首都尼尼微的人, 就生氣發怒.
5. 原來約拿沒有躲避神逃往他施之前, 神吩咐他往尼尼微去, 那時他已向神說出不用他去的理由了.”祢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 不輕易發怒, 有豐盛的慈愛, 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 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v2) 約拿是先知是深深體會神憐憫的心腸, 自以為去或不去尼尼微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從聖經看神常是”後悔不降所說的災”的事, 但必須有人接受神的差遣傳悔改的信息, 因為”信道是從聽道來的”當時這真理約拿輕忽了, 沒有盡先知傳神話的職事.
6. 約拿這樣發怒是有其背景的, 並非沒有原因, 在他看來是合理的, 甚至因這合理反而覺得神作的不合理, 所以約拿的發怒不是一件小事.
7. 約拿求死他都覺得合理, 但神問他”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v4) 正像路加十五章大兒子留在外面, 他怨神不將恩典給他, 反而給尼尼微人, 不認識神心意的人, 常是這樣, 神只能忍耐的教導他.
8. 約拿沒有回答神的問題”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他還是認為他是合理的, 於是出城坐在城的東邊, 搭了一座棚, 坐在棚的蔭下, 他要知道傳了神信息的效果. 他以為這國的君王到眾百姓暴虐成性, 他坐著等候尼尼微城傾毀出現. (v5)
二. 神對約拿的教導 (v6-8)
神藉三個安排教導約拿:
1. 神安排一棵蓖麻(蓖麻是一種大葉植物, 樹高
2. 次日黎明神安排一條虫子咬這棵蓖麻以致枯槁.
3. 日頭出來的時候神安排炎熱的東風, (東風來自沙漠乾燥焦灼, 多在暮春和早秋吹颳, 熱風過處, 草木枯萎. 結17:10) 日頭曝曬約拿的頭, 使他發昏, 他就為自己求死, 說”我死了比活著還好”(v7,8) 這是他第二次求死.
4. 人的度量何其窄小, 人的靈何其容易軟弱, 環境一改變一不合自己的心意, 一看見自己不愛的尼尼微人得救了, 而他所喜愛賴以遮陽的蓖麻反倒枯槁, 因此他就求死了. 這樣情緒的變化不是屬靈生命的原則.
三. 神對約拿解釋祂的心意 (v9-11)
“我豈能不愛惜呢?”:
1. 神第二次問約拿的問題是, “你因這棵蓖麻發怒合乎理嗎?”神第一次問約拿是因他曲解神對尼尼微人的恩典, 而鬧情緒”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約拿不敢強詞奪理默然不語, 而第二次問他的話, 他理直氣壯回答神, “我發怒以致於死都合乎理”(v9) 他堅持他的理, 因此神要在他身上作啟迪的工作 .
2. 神引導約拿看到祂愛的心腸, “我豈能不愛惜呢?”這句話聽來充滿神的慈愛, 才能改變約拿的”理”. 神要他知道用愛自己肉體舒適的心, 去愛別人的靈魂, 這樣有理也變成無理, 把自己的理擺在一邊, 就是真的理了.
3. 神愛惜祂手所創造的, 不分種族, 膚色, 祂願意用各種方法, 促成人類悔改歸向神.
4. “不能分辨左右手的”可能指兒童, 也可能指全城的人像嬰孩一樣不認識神的慈愛, 且及於牲畜.
5. 從神對約拿解釋的話中, 我們又一次看見”神是愛”(約壹4:8) “祂願萬人得救”(提前2:4) “不願有一人沉淪”(彼後3:9) 神是絕對公義的, 祂不能容讓罪, 必定追討, 可是審判不是神的本心, 每次審判之前, 總是給人悔改得恩典的機會 , 如洪水之前有挪亞傳道, 硫磺火之前, 有羅得作見證. (參彼後2:5,7)
6. 本書結束於神的話”我豈能不愛惜呢?”(v11) 我們沒有看到約拿的表示, 底下就沒有下文了, 是否約拿始終堅持他錯誤的成見? 我們相信他經過神的教導之後, 能完全體會神的美意, 並完全站在神的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