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DF file here (下載PDF檔)
聖經節︰撒母耳記上第八章
撒母耳記上第八章 百姓不要神作王
事實分段﹕
一. 撒母耳立他兒子作士師 (v1-3)
二. 以色列長老要求立王 (v4-9)
三. 神對百姓警戒的話 (v10-18)
四. 百姓不聽警告定要立王 (v19-22)
靈意分析
一. 撒母耳立他兒子作士師 (v1-3)(一) 撒母耳的晚年:二. 以色列長老要求立王 (v4-9)(二) 撒母耳重蹈以利的覆轍:
- 撒母耳自己年紀老邁, 若另立別人繼承自己職份那是正當的, 但自己兒子如果最適合這士師的職分, 也不必怕別人誤會或非議, 但士師是神立的不是人可以隨意立的.
- 撒母耳對於繼承他職份的人, 這件事他沒有向神禱告過, 至於對自己兒子的行為是否知道, 還是由於父子感情的關係而有此決定, 聖經沒有記載, 我們不敢定論.
- 但聖經卻明白指出他的兩個兒子”貪圖財利, 收受賄賂, 屈枉正直”(v3) 這十二個字說盡他兒子光景何等失敗.
- 由於他兒子不行正道, 才引起以色列人立王的要求.
- 在二章和四章看到以利沒有好好管教他的兩個兒子,本章讀到撒母耳似乎也重蹈以利的覆轍, 也是兩個兒子一樣的失敗.在此教訓我們要好好管教自己下一代的兒女.
- 此外我們也看到多少人年紀老邁, 心思就不夠清明, 以撒就是明顯的一個例證, 撒母耳的兒子雖然不行他的道, 但神卻沒有因他兒子的緣故責備他, 也可能他已盡力督責, 不像以利那樣尊重自己的兒子過於尊重神.
(一) 長老要效法列國作風:三. 神對百姓警戒的話 (v10-18)(二) 撒母耳學了功課:
- 由於撒母耳二子不行他的道, 所以長老到拉瑪向撒母耳提出要求為他們立一位王治理他們像列邦一樣, 要效法列國的作風.
- 這是他們看環境和憑著自己意思求, 當然不能蒙神悅納, 撒母耳也不喜悅但沒有用自己的言語責備, 或不贊成.
- 撒母耳他是一個禱告的僕人, 不憑自己的意思行事, “他就禱告耶和華”(v6)神立刻垂聽, “耶和華對撒母耳說, 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 你只管跟從”(v7)
- 神這一句話叫撒母耳(或是你我)學兩個重要功課: 一個作屬靈首領的人, 第一必須放下自己的看法, 而單憑神的話. 第二不求自己的喜悅, 只照神的旨意而接受別人的提議.
- 神一直維持這個原則, 就是看人自由的意志, 這是神創造人的時候, 所賦予人的權利, 祂不勉強人, 當人一定要作什麼的時候, 神常是不攔阻他們, 不勉強人聽從祂.
(三) 以色列人的失敗和軟弱:
- 撒母耳心裡卻是難過無比, 特別當人年老時候被人厭棄, 更是令人傷感. 因此神安慰他說”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 不要我作他們的王”(v7) 這說出神的心何等傷痛.
- 撒母耳學了一個功課, 神尚且被人厭棄, 我被人輕看厭棄又算得了什麼, 正如主說過的話”學生不能高過先生, 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太10:24) 如果我們能有分於主的凌辱, 那才是有分祂的喜樂和榮耀.
- 第八節神說,“他們常常離棄我…現在他們向你所行的, 是照他們素來所行的”常常離棄, 素來所行的 , 就是成了習慣這是何等可怕的事! 亞當裏悖逆成性, 我們要學順從的功課.
- 神依從他們立王的要求, 但祂要撒母耳警戒他們, 告訴他們, 將來他們所立的王要怎樣轄管他們. 這是神愛他們的心, 充分的流露.
(一) 警戒以人為王的”六取”:四. 百姓不聽警告定要立王 (v19-22)(二) 以神為王是”給”:
- 從v10-18警戒的話中有六個取字(v11”派”也可譯作取)他們要求立人為王”必取他們的兒子為他趕車”, “必取他們的女兒為他製造香膏”, “必取他們最好的田地”, “你們的糧食…必取十分之一”, “必取你們僕人婢女”, “你們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
- 世上的君王怎樣對待他的百姓, 怎樣向百姓索取, 盡他們所能從百姓身上剝削, 為著權勢和享受, 他們要求所立的王, 必照樣對待他們.
- 從摩西直到撒母耳, 實際上乃是神作王管理祂自己的百姓. 人治與神治最大的不同是人治是”取”(君王乃是向人取) 神治神作王卻完全相反, 祂不是”取”, 乃是”給”白白的恩典.
- 當以色列人從為奴的埃及神拯救他們走曠野進迦南一路上都是神的”給”賜給嗎哪, 從磐石中給活水, 給他們行走曠野能力勝過仇敵, 進迦南不只給流奶與蜜之地, 給他們又大又美的城邑, 非他們所建造的. 給給給沒有一樣好處不給祂的兒女. (參申6:10-11)
- 世上代表的權柄和屬天真實權柄二者的區分: 前者最好的不過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而天上的君王卻是白白的賜給.
- 末了, 撒母耳還是警告他們:”你們必因所選的王哀求耶和華”(v18) 這話在後來掃羅和百姓之間關係上, 已經應驗了, 這該是我們的鑑戒.
(一) 百姓不肯聽勸:(二) 百姓各歸各城:
- 撒母耳說了警告的話以後, 以色列仍是硬著頸項, 不肯聽勸, 他們定要立王像列國一樣, 治理統領他們.
- 撒母耳再一次將他們的要求陳明在耶和華面前, 神也再一次吩咐撒母耳只管依從他們的話.
- 神說了話, 因此撒母耳就不再說什麼, 打發他們各歸各城去, 表面上滿足他們的要求, 實際上不是神的旨意, 只是權宜的許可而已.
- 不過神預先警告所立的王向百姓的”六取”, 到了所羅門作王一一顯明, 羅波安更有甚於其父所羅門. (參王上十二章3-5, 14)